2020视觉健康创新发展国际论坛”在10月15日~18日召开。大会带来大量与视觉健康相关的前沿资讯和顶尖技术的同时,在视觉健康的科普传播方向体现了不同业态的交叉、融合,令人耳目一新。
据调查,从2019年年底到2020年6月,全国9省中小学生近视率增加了11.7%。
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的现状,让眼科医务工作者深感焦虑,而改变这一现状仅靠医生是远远不够的。“2020视觉健康创新发展国际论坛”大会主席、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学部主任瞿佳教授表示,近视一旦发生不可逆转,因此我们需要把重心前移,通过科普工作让全社会行动起来,共同预防近视。
预防近视需要顶层设计
瞿佳表示,保护儿童青少年视力,要注重科学的顶层设计,加大力度推进近视防控体系和长效机制的建设,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减一增,落实学校课改。减轻学习压力和负担,树立学校近视防控主体地位,减少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写作业,增加有效的户外活动时长。形成学生、家长、教育部门、医务工作者和政府共同努力的防控局面。
电子产品的科学规范使用。在学校家庭教育中引导儿童青少年科学使用电子产品,总体减少电子产品使用频率和时长。特别要加强儿童青少年的视觉健康管理,不能让“电子保姆”成为孩子的视力杀手。
科学引导视力矫正,延缓近视进展,预防高度近视形成。通过科学普及和专业机构整治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科学配镜延缓近视进展。建立个人近视电子档案,开展信息化预警,将近视进展快,如年均进展大于0.5D的个体列入预警对象,避免形成高度近视。
加强中小学的校园眼健康专业人员培养和近视防控措施投入。提升校园近视防控软硬件建设,增加相关人员配备和相关知识的科普宣传,强化与专业机构的联系。
建立近视防控科学普及系统,营造近视防控全民氛围。对于绝大多数家长、教师和学生等社会公众而言,了解近视,清楚地知道近视形成的过程及其关键诱因和危害,对于近视防控有重要意义。专业眼科和社区全科医务人员了解近视的深层次机制,及时指导存在近视风险的儿童青少年进行早期检测诊断和干预,对于预防近视形成,延缓近视进展意义重大。只有当近视防控的全民氛围形成,才能真正从根源上降低近视发生率。
要呼吁家长“知行合一”
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视光学组副组长杨智宽教授围绕《2020中国青少年近视防控大数据报告》,对青少年用眼行为、视觉环境及近视认知情况等方面展开深度解读,并提出,近视防控的科普宣传不仅要让家长知道,更要努力让他们知行合一。
杨智宽教授现场分享了一个小故事:他曾经接诊的一个两岁就五百度近视的孩子,一开始以为是遗传因素导致孩子近视,然而检查结果表明,孩子并没有遗传方面的问题。最后通过询问孩子妈妈才知道,妈妈由于工作很忙,在孩子几个月大的时候就将手机作为安抚工具,从而导致孩子低龄阶段就患上了近视。
杨智宽提出,虽然很多家长对近视防控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因为工作繁忙等缘故,不能持续监督孩子。而家长作为孩子近视防控最重要的一环,如果不能起到有效的防控,孩子的近视风险将急剧增加。
面对近视问题,应从“防”和“控”两个层面着手。
家长需要关注的首先是“防止”近视不发生,或者是不过早发生,做到提早预防,将源头扼杀在摇篮里。
而“控”则是控制孩子的近视度数发展,无论是借助角膜塑形镜等科技手段,还是严格监控孩子的日常生活习惯,都需要家长切实行动起来,不让孩子一步步发展为无法挽回的高度近视。
优质科普内容形式都要好
瞿佳表示,优质的眼健康科普作品应具有专业性、通俗性、针对性、互动性、创新性的特点。为促进眼健康科普宣传活动,此次大会围绕眼健康科普推出了多个环节。
其一是专家宣讲团集体备课。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专家宣讲团进行了第二次集体备课,专家们交流宣讲经验,并就如何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近视防控工作的影响展开了头脑风暴。
其二是拓展科普阵地。大会重点推出了眼健康科普版块,旨在汇集政、研、医、商、媒各方力量,全面拓展科普阵地,创新科普模式。
其三是由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发起的全国眼健康科普馆联盟正式成立。自2018年10月全国首家现代化眼健康科普馆创办以来,不到两年时间,全国各地已成立了十余家眼健康科普馆分馆,开展讲座100多场,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受益人群过亿。
其四是评选年度眼健康科普达人。为进一步勉励临床专家积极参与健康科普工作,会上评出了2019年度眼健康科普达人,并请他们在第六届中国青少年儿童近视防控名师讲堂上分享了自己的科普经验。
瞿佳说:“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各相关部门要关心支持参与儿童青少年视力保护,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政府主导、部门配合、专家指导、学校教育、家庭关注的良好氛围,让每个孩子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和一个光明的未来。”
(来源健康报,作者郑颖璠)